共同撰文:尤稚凱醫師、菁英診所

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台灣增生醫學會副理事長/超音波及再生注射治療講師
如果您在坐著時感到臀部深處的劇烈疼痛,尤其是在坐骨結節的部位,可能是坐骨結節引起的不適。本文將深入探討這種疼痛的原因、診斷方式以及治療方法,幫助您快速找出解決之道。

坐骨結節疼痛的臨床案例

最近,我們診所接連兩位具有相似主訴的病人,他們在坐著時感覺臀部深處劇烈疼痛,疼痛部位集中在所謂的「屁股微笑線」附近。長時間坐在硬椅子上尤其會讓症狀加劇。其中一位患者描述他的疼痛程度高達 10 級,幾乎達到生產時的痛苦。他因疼痛持續多月而瘦了 5-6 公斤,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進一步詢問病史後,我們發現這兩位病人曾發生跌坐意外,直接撞擊臀部,可能是引發疼痛的原因。經高解析度超音波檢查確診,顯示兩人皆有坐骨結節附近的肌腱與韌帶撕裂,伴隨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如麻木與刺痛感

坐骨結節,韌帶撕裂,肌腱發炎,屁股痛,屁股麻

針對病人的診斷結果,進行了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治療。有助於加速受損組織的自我修復,促進韌帶肌腱癒合及緩解神經壓迫。經過幾次治療後,兩位病人的疼痛程度有了顯著的緩解,症狀大幅改善,且生活品質明顯提高。

認識坐骨結節的關鍵作用

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是骨盆下方的堅硬骨骼結構,為多條肌腱與韌帶的附著點,對人體運動有重要功能。它是大腿後肌群(如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的起始點,參與膝關節屈曲及髖關節伸展,在行走、跑步等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

坐骨結節的突出結構使其在長時間受壓時容易發生不適,例如長時間坐在硬椅子上。此外,這個部位與周圍的神經、肌腱、韌帶緊密相連,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疼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

坐骨結節的位置,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屁股痛,屁股麻

鑑別坐骨結節疼痛根源

坐骨結節周圍有許多重要的結構,包括與肌腱、韌帶和神經的交互作用,這些都使其成為骨盆區域中一個十分敏感的部位。坐骨結節的疼痛可能與坐骨神經疼痛相混淆,這是因為坐骨結節附近經過了大腿後側皮神經(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PFCN),該神經是獨立於坐骨神經的感覺神經,負責大腿後側、臀部的感覺。大腿後側皮神經走行於大腿後肌群和闊筋膜之間,並支配該區域的感覺。

當大腿後側皮神經受到壓迫或損傷時,可能會引發與坐骨神經痛相似的症狀,如大腿後部的麻木、刺痛或燒灼感,甚至造成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此外,該神經與坐骨神經位置接近,臨床上若未詳細鑑別,容易導致誤診。

坐骨結節周圍,屁股痛,屁股麻,後側皮神經,大腿後肌群

因此,鑑別診斷至關重要,只有通過正確的臨床評估和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為坐骨結節引起的疼痛或是其他病因所致的症狀。對症治療才能有效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坐骨結節疼痛可能的原因

  1. 劇烈運動

    :快速變向、急停等動作易使大腿後側肌群受損,常見於短跑、足球、籃球等運動中。
  2. 肌肉過度拉伸

    :疲勞狀態下的突然伸展增加撕裂風險,例如跑步或伸展動作過度用力。
  3. 肌肉不平衡

    :大腿前後肌群力量失衡,導致壓力集中於坐骨結節及周圍結構。
  4.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彈性下降,增加損傷風險,特別是在老年人中。
  5. 意外跌坐

    :直接撞擊可導致韌帶或肌腱撕裂,進而引發長期疼痛。

增生療法如何緩解坐骨結節疼痛?

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一種創新且有效的注射治療,專為韌帶、肌腱等軟組織損傷設計。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刺激身體的自然修復機制,促進受損區域的組織癒合與再生。

尤稚凱醫師,增生治療,增生療法,超音波導引注射,PRP注射治療

尤稚凱醫師以超音波導引進行增生注射治療示意圖

增生療法的作用機制

增生療法通過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血小板生長因子(PRP),刺激局部炎症反應,啟動人體自我修復過程。這種方法可以:

  1. 增加血液循環,為受損組織提供更多養分。
  2. 促進膠原蛋白增生,加強韌帶和肌腱結構的穩定性。
  3. 減輕慢性疼痛並恢復患處的功能。

增生療法的應用

對於坐骨結節附近的肌腱和韌帶撕裂傷,增生療法是非常有效的選擇。治療過程中,醫師利用超音波精準定位受損區域,進行多點注射,使治療更為精確。這種療法適用於:

  • 坐骨結節引起的慢性疼痛。
  • 大腿後側皮神經壓迫或損傷。
  • 韌帶與肌腱撕裂伴隨功能障礙的患者。

此外,當神經受壓時,也可進行神經解套注射,透過低濃度葡萄糖水或PRP將神經從周圍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有助於改善麻木和刺痛症狀。

增生療法的優勢

  1. 非手術治療

    :避免手術風險及長期恢復期。
  2. 精準療法

    :在超音波引導下,定位準確,直達病灶。
  3. 促進根本修復

    :不同於傳統止痛藥僅能緩解症狀,增生療法能從根本上修復受損組織。

增生療法不僅適合運動員,對於因意外跌坐或年齡相關退化而受困於慢性疼痛的患者同樣有效。研究顯示,持續接受增生療法的患者,其疼痛緩解率顯著高於傳統治療方式,並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與康復建議

除了治療,日常生活中的姿勢調整與運動訓練同樣重要。以下是實用建議:

  • 改善坐姿: 避免長時間施壓於坐骨結節區域,選擇有支撐力的坐墊。
  • 核心肌群訓練: 增強臀部與核心肌肉,降低受傷風險。
  • 定期伸展運動: 維持肌肉彈性,防止再度受傷。
  • 注意體重管理: 過重可能增加坐骨結節的壓力,保持健康體重有助於降低損傷風險。

結語

坐骨結節疼痛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活動能力。透過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增生療法,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並恢復功能。同時,結合姿勢調整與適當運動,能進一步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如果您長期受困於臀部疼痛,不妨諮詢專業醫師,尋求適合您的治療方案,重拾無痛的健康生活。

專欄醫師簡介/門診時間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陳光耀教授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