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佳君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會員/新竹菁英診所院長

椎間盤病變是常見引起下背痛的原因,通常會先嘗試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復健治療、休息等,如果效果不好,就會考慮需要手術治療,而PRP增生療法提供新的治療選擇,在經由超音波導引下,將PRP(自體血小板)注射到椎間盤內,促進受損的椎間盤癒合,增加脊椎的穩定,改善疼痛,並恢復生活品質。

成功案例分享

新竹菁英診所黃佳君院長PRP注射治療案例說明如下:

「43歲女性主訴突發急性下背痛,且同時有左小腿、左足麻木感及垂足。當時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破裂突出,對神經根以及脊髓腔造成壓迫。」

治療前核磁共振影像,下背痛,椎間盤破裂突出

該病人前來求診時,原本急性下背痛已緩解,但左小腿、左足麻木感及垂足仍未改善,當下生理評估結果 : 無法執行墊腳尖走路和用腳跟走路的動作,配合超音波檢查及核磁共振影像結果,診斷為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破裂突出,建議在超音波導引下,注射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在破裂的椎間盤進行修復。

第二次回診,病人已沒有垂足情形,且可以輕鬆地做出墊腳尖走路和用腳跟走路的動作,左小腿及左足麻木感也大幅改善(ps.雖然是隔兩個月左右才回診,但病患表示第一次注射完一個月左右症狀就已經改善很多)。

病人在接受四次PRP椎間盤注射後,已無先前不適症狀,只剩下左足一小塊區域極輕微的麻感,且核磁共振影像顯示椎間盤突出範圍有大幅度縮小,對後方脊髓腔(白色部分)的壓迫有明顯改善

PRP治療後核磁共振影像,下背痛症狀改善

椎間盤組成及功能

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軟骨終板所組成。人體脊椎是一節一節脊椎骨堆疊而成,兩兩相鄰脊椎骨間的圓盤狀軟骨組織就是椎間盤,脊椎前後方各有一條縱韌帶負責穩定的作用。椎間盤能讓脊椎有部份活動的功能,同時兼具穩定脊椎與緩衝椎體壓力等作用。

椎間盤病變

椎間盤病變是椎間盤退化變性(脫水),影響椎間盤的緩衝減壓功能,進而造成纖維環撕裂傷;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一個突然間的過度負重或不當的姿勢直接造成纖維環撕裂傷。常見原因老化、長期錯誤的姿勢、體重過重、以及受傷(如:運動傷害、跌倒、車禍撞擊)等。

椎間盤剖面圖,前緃韌帶,後縱韌帶,椎間盤,小面關節 腰部椎間盤剖面圖,前緃韌帶、後縱韌帶、椎間盤、小面關節的位置

椎間盤病變的症狀

  • 下背中央疼痛,可能會傳導至臀部、下肢、或是鼠蹊部。
  • 久坐或久坐後起身背痛。
  • 站姿身體前彎會背痛,例如彎腰洗臉。
  •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下背疼痛一路由臀部往下延伸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後外側、腳跟以及腳趾,也可能伴隨一些像觸電、火燒、針刺或螞蟻爬過的感覺。
  • 少部分病人會有下肢無力的情形。
  • 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

並非所有下背痛、腿麻都是椎間盤引起,不同的病因就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有症狀一定要請專業的醫師幫您診治,用精準的治療方式,如PRP增生療法注射,加上擁有正確的保健觀念,才能早日恢復並保持健康。

椎間盤治療影片

PRP注射治療椎間盤引起的的下背疼痛/黃佳君醫師

專欄醫師簡介/門診時間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陳光耀教授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