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辰宇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講師/台灣超音波醫學會講師/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

洪辰宇醫師說明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臨床診斷治療的方法

小明在一次打籃球的時候不慎摔倒,用手撐地,之後手腕靠近小指那側就經常疼痛,在舉啞鈴或進行伏地挺身時,疼痛尤其劇烈,且轉動前臂時手腕還常發出聲響,菁英診所復健科洪辰宇醫師指出,這些都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簡稱為TFCC) 損傷的典型症狀,由於此複合體的結構較為複雜,且傳統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易演變為慢性疼痛並影響手腕功能,因此被稱做手腕的黑盒子(black box)。

認識腕關節構造

洪辰宇醫師介紹,我們前臂的骨骼是由橈骨和尺骨兩根骨頭組成,橈骨位於大姆指側、尺骨位於小指側,這兩根骨頭相連處有著「遠端橈尺骨關節」,而腕關節就是由「遠端橈尺骨關節」、8塊腕骨、以及5塊掌骨基部共同組成。

腕關節構造圖

腕關節構造圖

洪醫師進一步解說,由於尺骨的長度比橈骨來得短,不像橈骨和手腕的小骨頭們可直接接觸而形成關節,於是在尺骨末端和手腕的小骨頭之間有一些軟組織填塞在這個空間內,以彌補尺骨長度的不足,這些軟組織就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包含一個類似膝關節半月板的「三角纖維軟骨」、以及許多的韌帶組織。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的角色

針對這一點,國外學者曾提出所謂的「冰山理論」。洪醫師加以說明,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 較為人知的功能是扮演「避震器」的角色,承受著手腕所受到的壓力並傳遞通過手腕的力量,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任務是,當前臂和手腕做旋轉動作時,TFCC負責維持遠端橈尺骨關節以及尺側(靠近小指那側)小腕骨的穩定性,這工作尤其仰賴此複合體內的韌帶組織,一旦韌帶受傷,腕關節的穩定性變差,疼痛就開始出現,成了手腕尺側疼痛最常見的原因。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之功能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之功能

TFCC 損傷常見原因和臨床表現

洪醫師接著列舉常見的受傷原因,包括:跌倒手撐地板、拿重物扭傷、不當使用啞鈴受傷、攀岩時手腕姿勢不當、牽機車龍頭不慎扭傷、過度或反覆的使用手腕等。至於症狀,患者會抱怨手腕尺側的疼痛、用手支撐重量時疼痛、手腕活動時有關節聲響、拿東西時覺得手腕無力等;洪醫師補充,在檢查時也會發現TFCC處有壓痛,且前臂做旋前(手心轉為朝下)或旋後(手心轉為朝上)的動作時,手腕尺側會有拉扯的疼痛。

超音波檢查協助診斷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TFCC損傷的診斷黃金標準是核磁共振或關節鏡,損傷嚴重程度的分級也是依據這兩種影像檢查的結果,不過,有經驗的醫師也可使用超音波做出診斷。洪醫師表示,借助超音波的好處在於,除了靜態檢查軟組織病灶,還可進行動態檢查,例如請患者做手腕橈側和尺側的偏移,是否看到TFCC的裂縫及流動於其中的組織積液、以及腕關節內流動的關節積液,這些都有助於判斷腕關節是否因TFCC受傷而處於不穩定狀態。

TFCC本身修復力不佳

身體要修復損傷處必須要有充足的血流供應,洪醫師指出,TFCC的血流供應是藉著尺動脈由外向內支配,一般只能到達TFCC外圍的三分之一,因此若受傷位置較靠近中央或內側接橈骨的位置,常常很難靠身體本身的修復能力來復原,若經過保守治療但改善有限的話,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視情況進行清創或修補。

增生療法/PRP再生注射 修復TFCC

以往若因TFCC受傷導致腕關節不穩定,或即使腕關節尚屬穩定但保守治療 (如復健、護具固定…等)後復原情況仍不理想,就會考慮手術治療。現在,再生注射的發展提供了TFCC損傷的另一個治療選擇。洪醫師建議,輕微的 TFCC損傷,可採行高濃度葡萄糖水增生療法,透過超音波導引的精準注射,促進損傷修復;若TFCC結構受損較為嚴重,則可注射自體血小板(PRP),以強化修復作用。

洪醫師也分享臨床心得,在治療上除了受傷的TFCC 組織,還要考慮到周圍的尺神經背側感覺分枝,還有周圍因拉扯或撞擊而產生的骨內病灶,給予全面性的治療,目前經驗上大部分病人都有顯著的改善。

醫師專欄連結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陳光耀教授

曾家瑜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