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辰宇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講師/台灣超音波醫學會講師/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

洪辰宇醫師說明如何周全診斷、治療足底筋膜發炎的症狀

足底筋膜炎是相當常見的疾患,許多患者飽受反覆發作,深感康復之路不好走。菁英診所復健科洪辰宇醫師指出,足底筋膜炎會時好時壞,主要原因在於足底筋膜、足部肌腱與足弓韌帶等損傷或退化問題、以及足部神經的慢性夾擠發炎未被周全治療,或另有病根藏於腰椎卻被忽略,於是只要多走一點路,疼痛即容易復發。針對上述病灶,如何確實促進修復成為痊癒的關鍵。

足底筋膜構造

足底筋膜一端連於腳底跟骨內側,呈扇狀向前延伸附著於五個腳趾骨的根部,支撐著足弓、也賦予足弓彈性。洪辰宇醫師說明 ,站立時足底筋膜承受身體的重量,走路或跑步時,足底筋膜會被伸張,以提供部分的扭力及彈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足底筋膜的角色非常重要,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三大筋膜之一。

足底筋膜發炎因素

足底筋膜會因長時間站、走、跑步、穿著不適合的鞋子等長期過度刺激而受傷及慢性發炎。洪醫師也舉出,若是內側足弓韌帶、足底韌帶、足部肌腱、或足底脂肪墊等已有損傷或退化問題;或是因先天扁平足和高弓足吸收地面反作用力的調節功能較差,這些情況都必須仰賴足底筋膜來代償,等於過度使用足底筋膜,也會導致發炎。若足底筋膜因結構性傷害而變得不夠強韌,還會影響跟骨附近肌肉筋膜的張力,於是容易夾擠到神經,進而導致神經發炎,尤其是行經跟骨轉折處的外側足神經第一分支,就是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疼痛根源之一

足底筋膜炎相關病灶

足底內側足弓韌帶、足底韌帶、足部肌腱或足底脂肪墊等結構介紹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與診斷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就是早晨下床的第一步特別疼痛,在稍微活動一下後雖會緩解,但走多了又再度疼痛。洪醫師表示,除了取決於患者這項主訴外,再加上足跟跟骨處有壓痛點、超音波影像顯示足底筋膜厚度大於4mm,即可確診為足底筋膜炎。洪醫師還強調,診斷上不可忽略神經病灶,必須確認外側足神經第一分支是否受到肌肉筋膜的夾擠而發炎,可透過超音波檢查該神經是否發炎腫脹。

足底筋膜炎傳統治療 vs.新式療法

改善足底筋膜炎的傳統治療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及足底筋膜伸展運動等,但不少患者的疼痛依然存在,原因即在於筋膜、肌腱、韌帶、神經等疼痛根源未能有效修復。要直擊這些問題點,洪醫師認為目前以增生療法合併神經解套注射之作用較為精準到位

增生療法+神經解套注射 周全治療足底筋膜炎

洪醫師進一步解釋,施行增生療法時,會先借助軟組織超音波一一確認病灶,並在超音波導引下,將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直接注射至足底筋膜與腳底跟骨相連處,可刺激受傷的足底筋膜重新修復、恢復強韌,並改善慢性發炎;同時,也要注射於內側足弓之韌帶、足底韌帶、彈簧韌帶等處,以及腓長肌腱、脛後肌腱、脛前肌腱等附著在內側足弓之接點,來共同強化足弓的支撐力;此外,針對外側足神經第一分支的夾擠發炎則施以神經解套注射,同樣在超音波導引之下在神經周圍注射低濃度葡萄糖水,以穩定神經並減少疼痛物質的釋放。(推薦閱讀:PRP自體血小板是拯救軟組織的高手!詳解PRP注射完整作用、療效關鍵、療程須知

特殊麻醉法 治療免忍痛

由於腳底注射是出了名的疼痛,為免患者忍痛挨針,洪醫師會採行特別的麻醉方式,亦即在小腿下三分之一處進行脛神經阻斷,如此一來腳底的治療注射就幾乎無感了。

增生療法/PRP注射 治療須知

洪醫師補充,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也有些情況不適合增生療法,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等。需注意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擺脫足底筋膜炎 治療預防並重

足跟痛通常只是症狀,背後的問題經常不單純,病根甚至可能藏於腰椎,必須詳細檢查才能確定,治療上除了各個擊破所有足部病灶之外,若追溯出腰椎的問題,也必須一併處理,才有機會儘可能改善。洪醫師提醒患者,接受治療之外,也要選對鞋子、使用足弓矯正鞋墊、勤做足底筋膜伸展運動、小腿伸展運動、及足弓強化運動;平常若感到足跟隱隱作痛,應立刻休息,必要時及早就醫,以免問題擴大。

醫師專欄連結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陳光耀教授

曾家瑜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