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佳君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會員/新竹菁英診所院長

門診一位病患來就診,診斷是膝蓋肌腱韌帶撕裂傷,接受一段時間的增生注射治療後,透過超音波檢查確認受損的肌腱韌帶軟組織已修復並復原到一定程度,但病患對於疼痛的痛感自覺描述,仍表示疼痛沒有改善或是改善的不多,在進一步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該受損肌腱韌帶附近的【骨頭內】有骨髓水腫的情形,病患的疼痛也在針對骨髓水腫做增生療法(自體血小板PRP)骨內注射治療後得以緩解。

膝蓋疼痛,肌腱韌帶撕裂傷,增生注射治療

PRP注射治療膝蓋肌腱韌帶撕裂傷,可緩解疼解進行修復。

骨髓水腫是什麼? 骨骼的結構說明

「骨髓水腫」這個名詞最早在1988年的一篇論文中被提出來,指的是一種在核磁共振影像所看到的信號型態,特點是影像中組織的水分增多,看起來跟軟組織水腫的信號類似,所以稱它為骨髓水腫。

以長骨為例,主要組成部分可以分成緻密骨(compact bone)和海綿骨(spongy bone),骨中央有骨髓腔,骨髓腔裡的物質就是骨髓。以橫截面來看,外層是緻密骨,也稱做皮質骨(cortical bone),是相當堅硬的物質,可以提供支撐身體、保護身體內部器官的功能;海綿骨內部則由針狀或片狀的骨小梁交織成蜂巢狀,其中的空隙也充滿著骨髓,所以也可以說骨小梁就是海綿骨的基本單元,而骨小梁的特殊排列方式可以提供骨骼的堅固性。

長骨結構圖

骨髓水腫形成的原因 骨頭內部受傷不易顯見

嚴格說來,骨髓水腫本身不是一個疾病,它是一種核磁共振上的信號型態,可能存在於以下疾病:

  1. 創傷性

    :骨折,前十字韌帶撕裂傷
  2. 退化性

    :退化性關節炎
  3. 感染性

    :骨髓炎
  4. 非感染發炎性

    類風溼性關節炎
  5. 血管性

    :缺血性壞死,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6. 代謝性

    :痛風
  7. 骨腫瘤

黃醫師表示,其中最常引起骨髓水腫的單一原因就是創傷,據推測是外力使骨小梁發生微骨折,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及組織液外漏等現象,因此創傷造成的骨髓水腫也稱為骨挫傷或骨瘀傷(bone bruise)。換一個方式說,骨髓水腫其實就是骨頭受傷,只是這種傷不像骨折可以在X光下顯示出來,它是一種只能藉由核磁共振影像才能看見的骨頭內部受傷。此外,也有些學者認為骨髓水腫在某些疾病的組織學表現並不是真的組織水腫,因而稱它為骨髓病變或骨髓病灶(bone marrow lesion)。

膝蓋骨髓水腫

膝蓋核磁共振影像圖,紅箭頭指向處即為骨髓水腫。

骨髓水腫在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黃佳君醫師舉幾個針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研究結果為例,告訴大家骨髓水腫為何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1. 骨髓水腫的嚴重程度與軟骨缺損程度相關
  2. 骨髓水腫的範圍大小與疼痛指數呈正相關
  3. 有骨髓水腫的族群,其關節腔隨著時間更加狹窄的比率比較高
  4. 有骨髓水腫的族群,隨著時間進展到需要接受關節置換的風險比較高

以上幾個研究的結果說明了骨髓水腫在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理可證,我們目前也認為骨髓水腫是臨床上一些骨骼或軟組織受損之後復原狀況不理想的主因之一。

消除骨髓水腫 以增生療法骨內注射

針對骨髓水腫的治療方式就是骨內注射,黃醫師將增生藥劑(自體血小板PRP)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在受傷的骨頭內部。據國際研究文獻,2018年的一個針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發現,傳統關節腔內注射加上骨內注射之後,療效比傳統關節腔內注射要好,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因此,在相同的理論基礎下,執行骨內注射也不僅限於膝關節的骨頭,也將這個技術用於治療肩關節,髖關節,以及其他部位的骨髓水腫。

骨內注射能更全面治癒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黃佳君醫師進一步說明,骨內注射已經被證實可以比傳統注射方式更有效,更全面地治療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而我們自身的經驗上骨內注射對於骨髓水腫引起的慢性疼痛也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有慢性疼痛,經歷過保守療法,注射治療,甚至手術治療後,都沒有改善,或是改善有限,這時可能要把骨髓水腫納入考量,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專欄醫師簡介/門診時間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陳光耀教授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