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病灶竟是清耳朵引起外耳炎!耳朵護理防感染,醫師2點提醒
文章出處:早安健康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醫師專欄
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一位妙齡女子來門診抱怨這一天頭痛,我看了看,再拿耳鏡看了外耳道,發現是急性外耳炎。她說前一天去體驗所謂的采耳,是一種清耳朵的護理,沒想到反而造成細菌感染,引起類似頭痛的急性外耳炎,塗些藥膏之後,症狀好多了。
「耳屎到底要不要挖?」這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問題,記得老式理髮廳的師傅,都會以耳耙子幫客人挖耳屎。先不管衛生問題,被挖耳屎的人臉上經常反映出一種相當滿足的表情。
耳屎,醫學上稱之為耳垢,產生耳垢的外耳道就像沙漏一般,長約三公分,由外三分之一的軟骨及內三分之二的硬骨所包圍,在軟硬骨交接處形成一彎曲的角度,這種巧妙的人體設計,可以保護裡面的耳膜不至於受到傷害。
這軟骨部分的皮膚含有皮脂腺及耳垢腺(又稱耵聹腺),而耳垢就是由這耳垢腺所分泌,裡頭硬骨部的皮膚則不會分泌產生耳垢,說到這大家就應該了解,耳垢正常應該只會存在於耳道外三分之一處,理論上不會存在耳道深處。
不要小看耳屎,它是有生理功能的:
- 它可以吸附灰塵或一些骯髒的微小粒子,更棒的是耳屎內含有一些溶解酶,混合了皮脂腺分泌的一些脂肪酸,這樣就產生了微酸且抗菌的環境,當然你的外耳道就不太會感染到細菌或是黴菌。
- 耳垢對外耳道皮膚是有防水保濕的功能,若沒有了耳垢,則外耳道皮膚會相當乾燥,而且會嚴重發癢。
其實外耳道皮膚有自動將這些耳垢向外排泄出去的功能。所以當醫師看到您的耳垢直接進入更深的地方甚至碰觸到耳膜的位置,有一部分的責任可能是您有用棉棒等小工具掏挖耳屎,因此反而將耳屎向內推擠進去,有時還會發出摳摟、摳摟的怪聲音。
當然啦,如果耳垢自動清除功能變差,有可能產生耳垢卡緊栓塞,不要慌,趕緊找耳鼻喉科醫師來幫忙取出,耳垢栓塞時會有一些症狀,如漸進性聽力喪失、耳鳴、耳悶脹感等等。
對於外面業者提供的掏耳垢服務最好要注意清潔問題,員工也必須經過良好的訓練,否則一不小心,會因掏挖工具不潔造成耳黴菌感染,或是掏挖破皮造成急性外耳炎(就像這位小姐一樣),更甚者有可能挖破耳膜或挖斷聽小骨鏈造成聽障。
照片一:該美女的外耳,有些紅,拉耳朵會痛。
不過這讓我想起10多年前在醫院擔任耳鼻喉科主任的時候,一位家庭主婦來找我,她覺得老天爺在整她,因為耳朵不時發出怪異聲音,後來一看,居然是一隻很小很小的蜘蛛趴在外耳道內,當然,取出之後,她瞬間驚恐,不是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現在我專心從事功能醫學以及營養醫學,已經沒有在做耳鼻喉科相關的業務,但是過往的經驗想起來,還是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照片二:另一位太太,小蜘蛛在耳朵內,當時我照到牠的時候,感覺上牠在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