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保護骨本應攝取的營養及運動習慣,你知道嗎?
骨質疏鬆初期症狀不明顯
何謂「骨質疏鬆」?簡而言之,就是骨骼組織之中的鈣質慢慢流失,使得骨骼變得疏鬆、脆弱,進而容易造成骨折。骨質疏鬆症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也許只是經常感到腰酸背痛,或身高逐漸變矮、變駝背等,通常不易為人們所察覺。可怕的是,骨質疏鬆症一旦發生,很難使之回復,即使接受治療也只能阻止或延緩骨質繼續流失,因此預防相形更為重要。
骨質流失的原因
根據統計,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6-8倍,主要由於婦女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的分泌銳減,因此骨質流失狀況遠比男性更為嚴重。此外,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還包括體重較輕、運動量少、不常曬太陽、鈣質攝取不足、低鈣高磷飲食、抽煙酗酒、咖啡攝取量多、無生育者、糖尿病患、長期服用類固醇、甲狀腺或是其它內分泌腺方面問題的患者、及卵巢切除者等等。
骨質密度檢查標準
骨質疏鬆的檢測一般醫院是以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DEXA)為主,另外許多診所或是健檢機構則是利用超音波來測量腳跟或是手腕內側之撓骨密度。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如果報告T-score小於-2.5標準差,則為「骨質疏鬆」,而介於-1到-2.5 之間則是「骨質缺乏」。
骨質疏鬆的治療及風險
國內針對骨質疏鬆的患者,醫師常會開立雙磷酸鹽的藥物,包括目前最方便的一年一針骨鬆治療法,也是此成分。不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日前再次提醒,國外陸續有案例報告指出,使用雙磷酸鹽類改善骨鬆可能導致罕見卻嚴重的顏面顎骨壞死、心房顫動與股骨的轉子骨下骨折,雖然此項關連性尚未有明確證據,但值得審慎評估。針對這點,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黃兆山指出,骨鬆導致骨折、進而死亡的風險甚高,不建議患者因藥物之少數不良反應而拒絕治療。以顎骨壞死為例,主要致病因仍是感染引起,服用此項藥物者應注意口腔衛生,降低風險。
由於骨質疏鬆常見於停經後的婦女,針對這類患者醫師常會建議賀爾蒙補充療法,但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已將治療更年期症狀的賀爾蒙,從『可能對人體致癌』改列為『會對人體致癌』的物質,而許多國內婦產科醫師或是乳房外科醫師也認為以動情激素搭配黃體素來改善更年期症狀,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及乳癌的發生率,另外還可能提高血栓、膽結石的風險,也是補充賀爾蒙者應該注意的。
保住骨質應配合營養調理及生活習慣
除了仰賴藥物,骨質疏鬆患者更應重視營養調理、並配合日曬及運動,才是保住骨本的不二法門。建議每日補充鈣、鎂、維生素D3,劑量為1000毫克的鈣並以3:1的比例添加鎂,再搭配活性維生素D3 1000-5000國際單位。鈣應以吸收較優的葡萄糖酸鈣及檸檬酸鈣為主,一般的碳酸鈣吸收較差。食物方面可多吃深海魚類、大豆食品、海帶、海苔、藍莓、櫻桃、覆盆子、山楂、香蕉、全穀類、堅果類及綠葉蔬菜,並且要勤加運動,如快走、打球、跳繩、有氧運動或騎腳踏車等,每天下午曬太陽十至二十分鐘,這樣可以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此外,咖啡每天最好以一杯為限。
常聽說鈣吃多了會結石?答案是錯的。雖然絕大多數腎結石為含鈣結石,但補充鈣片通常不會增加尿鈣量,並不會造成腎結石。研究顯示腎結石以草酸鈣結石居多,草酸攝取過多,才是腎結石元兇。因此,腎結石患者應少吃含有高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番薯、李子、巧克力、花生等,並記得多喝水、少肉少鹽,而非減少鈣質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