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菁英診所營養醫學專家陳欣湄醫師

糖尿病對現代人的威脅越來越大,儼然成了慢性病之王。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簡稱IDF)所發佈之最新數據,2017年全球糖尿病盛行率(20~79歲)大約為8.8%;反觀國內,從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至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則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0.12%,遠高於全球平均值,實在令人憂心。

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 糖胖症前身

糖尿病的發生雖與遺傳基因有關,但與高糖、高熱量、精緻化等飲食習慣更是脫不了關係,從近二、三十年來全球糖尿病盛行率節節攀升、以及台灣有九成以上患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來看,皆是明證。進一步而言,由於胰島素阻抗已被視為第二型糖尿病的前身,而肥胖則是助長胰島素阻抗的主力推手,因此醫學專家將糖尿病 (diabetes) 與肥胖 (obesity) 合併稱之為「糖胖症」(diabesity),以突顯其密不可分的關係。

糖尿病 亞洲人風險高

理論上,肥胖者較容易得糖尿病,然而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亞洲國家的糖尿病發生率高於歐美國家,讓我們不禁要問,歐美國家人士的身材不是遠比亞洲人來得肥胖嗎,為何糖尿病發生率反而較低?這就必須提到不同人種的身體組成,若以等量的腹部脂肪囤積而言,黑人只有一半以下會變成內臟脂肪,但亞洲人卻有相當高的比例成為內臟脂肪,因此提高了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胰島素阻抗 健康如臨大敵

如同前述,國內糖尿病患者大多屬於第二型糖尿病,此型的致病機轉主要為胰島素分泌減少與胰島素作用降低(亦即胰島素阻抗),或上述兩者皆有缺失,而導致血糖異常。以下分別說明:

  1. 胰島素分泌減少

    胰臟分泌胰島素,負責轉換血糖儲存於肝臟和肌肉,以供給身體能量,如果長期因飲食造成血糖過多,胰臟須不斷分泌胰島素以因應,終將彈性疲乏,導致分泌量不足,無法正常代謝血糖。
  2. 胰島素阻抗

    以往僅認為胰島素阻抗是身體細胞變得對胰島素敏感度不足,以致於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協助血糖進入肝臟和肌肉細胞,就如同用鑰匙卻開不了門;近年來研究則發現胰島素阻抗亦肇因於進到肝臟和肌肉的血糖已過多,但不斷透過飲食攝取而來的的血糖持續刺激分泌胰島素,而導致血糖和胰島素在血液中的量皆大幅上升,這情形就有如擠不上已人滿為患的捷運列車一樣。
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係指胰島素無法發揮代謝血糖的作用,是引發糖尿病最主要的機轉

為何胰島素阻抗近年來如此受到重視?原因在於,除了肥胖和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之外,還有非常多因素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包括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睡眠不足、腸胃道問題、身體慢性發炎、環境毒素污染等。值得強調的是,身體一旦出現了胰島素阻抗的局面,即使還需要好幾年才會演變成糖胖症,但勢必陸陸續對健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像是脂肪肝、頻尿、腹脹、便秘、胸悶、高密度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脂過高、血管粥狀硬化、多囊性卵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等,可說是既有遠慮、亦有近憂。

胰島素阻抗

多管齊下逆轉胰島素阻抗

上述種種健康問題,讓胰島素阻抗有跡可循,即使症狀尚不明顯,也可以綜合多項指標來做判定,包括腰圍、臀圍、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胰島素、維生素D、紅血球脂肪酸分析、壓力荷爾蒙分析、環境荷爾蒙檢測等等。若確定自身有胰島素阻抗問題,切勿置之不理,應請教醫師如何透過正確飲食、生活調理、以及營養素的補充,及早逆轉胰島素阻抗,以遠離糖尿病。

24小時血糖監測,協助您增進健康

CGM連續血糖探索計畫:CGM連續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是一個瓶蓋大小的監測儀,是藉由儀器上的軟針,來量測皮膚下組織液內的葡萄糖濃度,且將數值彙總成血糖曲線圖,可更加精確了解身體一整天的血糖變化。

醫師團隊

劉博仁醫師,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營養調理,皮膚過敏,腸道過敏,賀爾蒙平衡

劉博仁醫師

台北
營養醫學博士
經歷|專長
陳欣湄醫師,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營養調理,皮膚過敏,腸漏症,賀爾蒙平衡

陳欣湄醫師

台北
營養醫學專家
經歷|專長
康曉妍醫師,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營養調理,皮膚過敏,腸道過敏,賀爾蒙平衡

康曉妍醫師

台北
營養醫學專家
經歷|專長
黃柏堯醫師,預防醫學,老年醫學,睡眠障礙,慢性疲勞,老年憂鬱,肌少症

黃柏堯醫師

台北
營養醫學專家
經歷|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