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早安健康 生活知識影片

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台灣到底有多少人籠罩在慢性發炎的陰影中?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劉博仁以自己的臨床觀察表示,從健檢結果來看,若以具體的發炎指標去算,大約 5% 民眾有慢性發炎。但如果把所有族群加起來,估計將近20% ,也發現慢性發炎的比例在增加。

身為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臨床上愈來愈注重心理層面對慢性發炎的影響:你是否也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毒」有多少?如何排除?

排心毒、斷病根!別讓 慢性發炎因為這些原因找上你

由於劉博仁醫師長年看診,病患族群自然比較廣泛,幾番觀察下來歸納出一些台灣民眾較常慢性發炎的原因,包含吸菸、喝酒、久坐、精緻飲食、環境毒素,另外則是睡眠品質不好、壓力大,尤其這兩個因素可以結合在一起,可能會因為壓力太大導致睡不好,也有可能是反過來影響、互相牽引。當壓力太大或睡不好的時候,身體免疫力會下降,很容易發炎。國外研究發現,常常失眠睡不好或長期壓力太大的朋友,因為發炎指數高導致癌症。

劉博仁醫師現在也更為關注病患的心理健康。談到環境和生活的毒,還有基因的影響,他覺得心裡的毒還蠻多的。有些事物一開始想,往往會因為較為衝動,而有暴力、激烈的處理方法,但如果能夠先緩一下,過五分鐘、十分鐘再去做決策,你會不想做原來那個較為衝動的決策,經過時間消逝也就忘記了。

「心的毒很多是自己製造的,沒有人去管理的,所以如何去把心的毒去做個調整轉換,這就是調整一個人最重要的基礎,如果你做到的話,很多憂鬱、沮喪都解決了,很多病的根源就處理掉了,這是我的一個很大的經驗。」

曾精準預言患者「1數值」要小心!醫生壓力也很大

劉博仁醫師有一位病人,四十幾歲,喝酒、吸菸應酬,每次健檢出來發現心血管方面的發炎指標「hs-CRP」數值高,提醒他要小心都不當一回事。四年後中風了,他太太推著輪椅進來,跟劉醫師講說「你會算命」,劉醫師說我不是算命,因為你長期hs-CRP就有問題了。

劉博仁醫師指導病患減壓,自己做為醫師壓力大嗎?他說,「醫生壓力大得咧。」醫生最大壓力來源是預期患者治療好,但突然病情急轉直下,醫生真的跟壓力鍋上的螞蟻一樣。「尤其在外科,因為我以前外科醫師出身…你覺得開刀好好的,怎麼(病人)到病房你(接下來)還開第二台刀的時候,他通知你這病人突然休克、大出血,是哪條血管破掉?那個壓力來就來了,那個是逃不掉的。」

另外,關心家人健康也是劉博仁醫師的壓力源。「年初的時候,我在看診看到一半,我弟弟就跟我聯絡說,爸爸最近就喘啊,腳又腫起來…大家都有自己的家人,親人生病來講壓力鍋就來了。」

劉博仁醫師:撲滅發炎5訣竅

說到該如何減少發炎情形?劉博仁醫師建議幾個方法:

  1. 適量運動,不是要做很強度很大的運動,而是比如說一週五天超慢跑、快走等,一天走個五、六千步,一週三天簡單核心肌群訓練 ,就可以增加活動量。
  2. 要抗衰老,腸道先不老。蔬菜要占吃下的一半份量,在地、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多吃,纖維量增加,腸道蠕動讓排便會快,減少毒素刺激腸黏膜,降低很多毒素吸收,尤其是花椰菜,或是十字花科蔬菜,可以有效排毒。
  3. 早點睡覺,雖然很多人晚上是自己想獨處、開心時間,但是久而久之會欠睡眠債。劉醫師說自己的父親已經95歲了,自律的生活非常棒,晚上10點多就睡覺,早上起來喝水、吃保健食品、活動。
  4. 試著放下壓力。台灣憂鬱症的盛行率是很高的,找身心科醫師求助很好,但是他感覺有點太依賴藥物了,其實心靈上的層次去提升也是很好的方法。有一個很好的社交網路給你支持很重要,有些朋友會試著給你一些很好的建議,但有些一直跟你談壞的事情,這種「就遠離他吧…(電話)掛掉就好,不要再講下去了。」
    壓力大的時候,先把壓力寫下來,接著看看這些事情發生了幾項,很多人告訴劉醫師說,煩惱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所以自己不要去想太多,多往好處想,鬱悶與沮喪就會化解。如果有發生,明年這個時候,這個事情可能沒有了,所以代表,這個事情會解決的。既然可以解決,我就從現在去解決它,因此,當下就不用再擔憂,採取行動就好。
  5. 正念,你可能很難想像講求實證醫學、專長營養功能醫學的劉博仁醫師,也推廣「正念」。事實上正念正是他自身紓解壓力的眾多方法與觀念之一。正念與正向思考不一樣,後者簡單講就是「凡事往好處想」,但前者是「用不批判的態度,去感覺、瞭解周遭,然後把思路、專注力都放在現在所感受的事物上面」,就像是用一種中立、不帶情緒的態度,描述當下的經過。
    「感受到外面有風聲,或窗戶的咻~咻~的聲音,或透過你的聽覺、視覺、觸覺去覺察、感覺當下,然後利用這種所謂的專注力,你很多原本的奇怪想法會慢慢被抹滅掉。」劉博仁醫師解釋,這就是正念可以讓人紓緩的效果。

劉博仁醫師教你正念專注當下:覺察桌子

  1. 手摸著一個桌子,試著感受這個桌子的存在(觸覺)。
  2. 感受它的材質,此時,你的意念是聚焦在這張桌子上。
  3. 這只是針對桌子帶來的觸感的覺察過程,並不複雜。其他任何類似的情境都可以練習,例如拿一支筆,關於看見筆、摸著筆等的覺察。或是外面有個小孩子在講話,就聽聽看那個小孩的聲音等。

劉博仁醫師推薦:觀想呼吸法

許多人打坐、修禪也會注重呼吸的過程,比方說數息法,就是針對吸氣、停住、呼氣三個階段計算秒數。而觀想呼吸也是一個修習的方法。

  1. 吸氣的時候,注意空氣進入鼻腔、口腔、咽喉,接著到肺部。同時感覺到胸部或腹部隆起。
  2. 呼氣的時候,注意胸部或腹部內縮,空氣從體內向著鼻孔往外排出,或者你還有機會感受到呼出的氣噴在肌膚毛髮上的感覺。

慢性發炎也會腦霧,失智前最後一步

當身體發炎,細胞激素增加,自由基也會增加,細胞裡面的DNA容易斷裂,產生一些突變、導致腫瘤的可能。另外,慢性發炎與低密度膽固醇增加有關,而低密度膽固醇太高,跟動脈硬化有關連,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機會,也會導致頸動脈狹窄,增加腦部中風的機會。

慢性發炎對腦部的影響不止這些。長期發炎對大腦造成認知功能退化,就是現在台灣社會最怕的失智問題。其實失智與大腦功能正常狀態,中間有一個灰色地帶叫做「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除了像感染COVID-19 的腦霧現象,體內毒素影響、其他感染等形成發炎,會導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嚴重之後如果不管它,就跳到失智症,所以這都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講說,你長期發炎不管它,對身體血管、細胞老化、癌症、腦子退化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此為《早安健康》10月號雜誌《終結慢性發炎》部分內容。

《文章由劉博仁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醫師專欄連結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陳光耀教授

曾家瑜醫師

吳佳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