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早安健康 生活知識影片

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你有慢性發炎的徵兆嗎?慢性發炎到底會怎麼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觀察,台灣民眾可能有接近2成人口處於慢性發炎,且比例正逐漸增加。但是「慢性發炎」這個名詞聽起來有一點抽象,到底會怎麼樣?

慢性發炎也會腦霧,失智前最後一步

劉博仁醫師說明,當身體發炎,細胞激素增加,自由基也會增加,細胞裡面的 DNA 容易斷裂,產生一些突變、導致腫瘤的可能。另外,慢性發炎與低密度膽固醇增加有關,而低密度膽固醇太高,跟動脈硬化有關連,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機會,也會導致頸動脈狹窄,增加腦部中風的機會。

慢性發炎對腦部的影響不止這些。長期發炎對大腦造成認知功能退化,就是現在台灣社會最怕的失智問題。其實失智與大腦功能正常狀態,中間有一個灰色地帶叫做「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除了像感染COVID-19 的腦霧現象,體內毒素影響、其他感染等形成發炎,會導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嚴重之後如果不管它,就跳到失智症,所以這都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講說,你長期發炎不管它,對身體血管、細胞老化、癌症、腦子退化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編輯推薦:終結慢性發炎!名醫5訣竅排心毒、斷病根,養氣調息讓你想睡就睡

發炎指標有哪些?

如果是急性發炎,紅、腫、熱、痛是常見症狀。慢性發炎不容易發現,健檢的一些指標可以看得出慢性發炎的可能:

  1. 白血球數量: 白血球數自基本上大概是 4000到1萬中間,如果白血球太高,就認為身體有發生感染。
  2. ESR:紅血球沉降速率,尤其在免疫風濕科常參考,ESR太高認為就是身體發炎。
  3. CRP:C反應蛋白由肝臟製造,假設有感染、發炎,它也會上升。其中有一個hs-CRP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專門用在心血管方面的發炎指標,數值高代表動脈會有狀況。
  4. 鐵蛋白:可說是估算身體裡面鐵的庫存量,像女性因為月經的關係。所以可能會缺鐵性貧血,鐵蛋白常常很低;可是當鐵蛋白太高的情況之下,代表身體鐵的庫存量太高,或發炎嚴重,如果這時候又吃太多含鐵的食物,譬如吃很多牛排、牛肉、動物內臟,鐵太高會導致肝硬化,發炎會惡化。

醫師親授抗炎排毒6件事必做!多喝水就好有用

想逆轉「發炎體質」,當然要先改掉會造成發炎的因子,同時加強排毒、抗炎、活化身體機能。劉博仁醫師提供6個抗發炎的建議。

  • 菸酒族應改掉抽菸、喝酒的壞習慣,否則保健食品再多都沒輒。
  • 久坐族應盡量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會想上廁所,可以利尿繼而排毒;自然而然起來活動,乳酸也能排得更快。
  • 建立運動習慣,強度符合自身需求即可,未必要以高強度運動為目標,比如可以試著一週三天練核心肌群,搭配超慢跑、快走等,增加自己的活動量。
  • 多吃各種顏色蔬菜,每一餐都盡可能增加蔬菜量,目標是達到一餐飲食內容的一半。因為纖維量增加,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降低毒素吸收,尤其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以有效排毒。
  • 早點睡覺,因為長期晚睡會讓身體欠下「睡眠債」,因而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 緩解壓力,例如腹式呼吸、正念,當我們能夠專注在當下,很多奇怪的想法就會慢慢被抹滅掉。

飲食多吃好油、菇類抗炎效果好

除了生活習慣,劉博仁醫師最後還是再提醒一次大家在飲食上要注意哪些食物,對於抗發炎有長期益處:

  1. 吃好油:地中海型飲食的特色,就是好的脂肪攝取,裡面提到很多是橄欖油。橄欖油成分包括油酸,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在台灣來講,苦茶油、酪梨油、玄米油也都不錯。
  2. Omega3脂肪酸:常吃中小型的魚、堅果,裡面的Omega3有EPA、DHA,是有抗發炎的效果,尤其是EPA抗發炎的強度非常高。
  3. 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有助抗發炎。
  4. 菇類:菇類有幾個好處,第一具有膳食纖維,第二有多醣體,這在腸道黏膜上,會調節淋巴細胞,產生調節免疫抗發炎的作用。菇類還有維生素D2,有抗發炎效果。

此為《早安健康》10月號雜誌《終結慢性發炎》部分內容。

《文章由劉博仁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醫師專欄連結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蕭詠嫻醫師

康曉妍醫師

陳光耀教授

曾家瑜醫師

吳佳璋醫師

江家瑋醫師